首页 >  神话故事 > 正文

以和为贵的小故事生活中?

来源: 故事百科 时间:

以和为贵的小故事生活中?

  1、兄弟以和为贵

  在隋朝时候有三个兄弟,老大叫田真,他的弟弟叫田庆、田广,他们父母去世了,田真就打算把家产分为三份,分家了。结果所有的东西都分好了,他们家门口有棵紫荆树,这棵怎么分?三个兄弟说:不然就把它砍成三份,这样也公平。结果才讲完过没有多久,这棵紫荆树就枯死了。

  田真毕竟有读过书,一看到树枯死了,突然想到同气连枝,我们兄弟分家,现在又要把树分了,树已经感受到这种失和,这种不仁爱、不友爱,它马上就枯死了。

  田真想:我们不能比不上这个树木,应该要友爱才对。所以把这样的感受讲给他的兄弟听:希望我们是同气连枝,都是从父母这个根出来,父母应该不愿意看到我们分离。后来兄弟就不分了,住在一起,结果这个紫荆树过没多久又活得很好。

  所以确实万物都是有感觉的,连树都可以感觉到分离之中所形成家庭的失和,也能够感受的到当家庭的每一份子都团结、都和睦,一定会欣欣向荣。所以我们一定要切记以和为贵。

  2、太阳和风以和为贵

  太阳和风打赌让世间一个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脱了,风说: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紧,风终于无能为力。太阳说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阳放出温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会这位便将皮袱脱了,太热了,穿不了啦。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柔能克刚,和的作用威力无比!

  3、郭子仪的故事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郭子仪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以本军出兵单于府(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东地区的战略重地静边军城(今山西右北卫镇),斩杀胡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乱后唐朝首次大捷。

  天宝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仪与李光弼合军配合作战,在嘉山大败史思明等贼将,斩首四万,生擒五千,获马五千匹。河北十余郡重归唐朝掌握。唐肃宗即位后,贼将阿史那从礼率五千骑出塞,与河曲部落数万胡人企见觎身在朔方军的皇帝。

  郭子仪与回纥首领联兵击败贼军,平定河曲地区。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收陕郡永丰仓。同年四月,安禄山被儿子杀掉,朝廷招郭子仪还凤翔,欲图大举。五月,郭子仪进位司空,充关内、河东副元帅。

  十月,郭子仪率汉、回纥联军十五万收复长安。与敌交战中,郭子仪指挥有方,斩首六万余级,唐兵重新夺回京城。百万人民夹道欢呼:不图今日复见官军!

  4、将相和

  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陪同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侮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便想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后两人和好开始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

  5、三尺巷的故事

  清朝康熙时,安徽桐城出了个叫张英的,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吴氏欲侵占他的宅边地,家人驰书北京,要张英凭官威压一压吴氏气焰。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

  以和为贵,这是古人留给后人的传世宝。我在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在我们乡村,家家都挨着,彼此互通。一到冬天,大雪纷纷降下后,各家都各扫门前雪。这天,降了一夜的大雪。雪厚,足足30公分厚。平时,我与邻居有点矛盾,没有处理好。他们家人一直耿耿于怀,见面也不说话。可她丈夫得病住院,她在照顾,家中只留二个十一三岁的孩子。我就把她家门囗的雪扫了。

  人,就这样,待到她得知后,拎着礼品看我。以后,俩家又和睦如初了。这就是以和为平的好处。

  太阳和风打赌让世间一个穿皮袱的人把皮袱脱了,风说:看我的!就拼命地刮,越刮得大,下面那位把皮袱裹得越紧,风终于无能为力。太阳说你不行吧,看我的,太阳放出温暖的光照在人身上,不一会这位便将皮袱脱了,太热了,穿不了啦。

  这个故事寓意深刻,它告诉我们柔能克刚,和的作用威力无比!

  谁知张英却回诗一首曰: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很明白:退让。家人得诗,主动退让三尺。吴氏闻之,受到震动也后撤三尺,三加三等于六,才成了六尺巷。巷口,中间阴文镌刻着三尺巷的图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