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重阳节的由来?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
重阳节早在春秋战国时,屈原在《远游》中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三国时曹丕在《九日与钟繇书》中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他已明确写出重阳饮宴了。
晋代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习俗。
冬至是二干五百年春秋时期,中国人用土圭测太阳,测出冬至。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俗称数九,亚岁,冬节,长至节等。重阳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九在易经中为阳数,九月九日为二个九双现,故称重阳节。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世于上古,普及西汉,盛于唐代后。别名,老年节,祭祖节,双九节,敬老节,九九重阳节等。
根据查看黄历吉日得知,冬至是10月8日,而冬至前一天是九九重阳节(10月7日)哦!
九九重阳节就是指每一年的阴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民族节日。《易经》中把九列入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谓之重阳节;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发端,古代人觉得九九重阳是吉祥如意的生活。古时候民俗在九九重阳节有登高作业祈愿、春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拜祖及饮宴求寿等风俗习惯。承传迄今,又加上了尊老等内函,于重阳节之时享宴过高,心怀感恩尊老。登高作业赏秋与心怀感恩尊老是现如今九九重阳节日主题活动的几大关键主题风格
第一种说法是来源于《易经》,九在《易经》中为阳数,而九九两个阳数相重合,故为重阳;另外再加上日与月都逢九,所以又称为是重九。
第二种说法是在上古时期就有在秋季农作物丰收之际祭天帝、祭祖的活动,这也是重阳节最早的存在的原始形式,用来感谢天地、祖先的馈赠。《吕氏春秋》曾有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冬至节气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来说,是二十四节气中知名度最高的节气了,每年的冬至都少不了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来提醒我们冬至节气到了,即使我们忘记了时间,饺子馆也会提醒我们的。但是这对于一个节气来说还是太浅薄了,很多人连冬至的由来简介都不了解,下面我们就通过冬至的来历故事简短来跟大家聊一聊关于冬至的那些事吧!
上一篇: 中秋节儿童小故事现代?
下一篇: 滥竽充数的故事100字?